<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時間:2023-07-28 10:10:05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精選5篇)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1

        一、學習目標

        1、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說明文的結構特點。

        二、學習重點

        目標2、3

        三、學法指導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先讓學生學習一些有關說明文如何閱讀的資料,再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說明對象及其特點,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四、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1、《太空移民不是夢》是一篇科普文章,你還知道哪些科普文章嗎?

        2、通過閱讀文章,你獲得了哪些知識?你認為太空移民會不會實呢?你有沒有好的建議呢?

        3、運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一)相關資料介紹

        1、關于作者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天文系,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現任版權部主任。

        卞毓麟從事科普創作20多年,參與編著、翻譯的科普圖書有70余種,發表的科普文章約400篇,累計字數近400余萬。他的讀者從剛識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學家都有,讀過《語文》課本中那篇饒有趣味的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還是女兒?》的中學生們,都能說出“卞毓麟”。他的科普佳作不僅熔科學性趣味性于一爐,且極富人文色彩。

        2、知識鏈接

        本文屬科普小品,這種文章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短小性、知識性、文學性、思想性。

        (1)短小性。它講的道理小,篇幅小,然就其知識容量、主題意義、產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它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廣采雜收,尺幅千里,縱橫馳騁,及時明快地反映科學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動態。它像一個“快鏡頭”,攝取著科學大海上壯麗的浪花,其晶瑩閃爍,小中見大,引人入勝。它又像一首不講什么道理的小詩,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2)知識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學知識,把科學王國里的最新信息傳遞給讀者,內容的重心是在科學方面。它常常把握住現實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現象,用正確的理論,去進行科學、嚴正的解釋,糾正常識錯誤,從而使讀者通過這具體的事例,了解世界萬物變化運動等規律。

        (3)文學性。它要以優美的畫面、富于詩意的形象的藝術手法,來表達科學的內容。它避免教科書式的平板、枯燥的說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擬人等文學手法,故事、對話、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地介紹科學知識。

        (4)思想性。它往往以具體細小的事物,闡發一點耐人尋味的哲學道理,給人啟示,發人深省。所寫的自然科學內容,往往有助于人們了解社會科學,烘托出現實社會的一般,并給人一種現實的“社會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練習。

        1、這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什么? (文意的把握)

        2、找出文中關鍵信息的語句。

        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日益惡劣,人們也在為自己的生存擔憂,科學家們早已在為人類尋找第二生存空間,于是有航天飛機升空,對太空作各方面的探究和研究,到底人們能不能在太空生活呢?《太空移民不是夢》作了很好的回答。

        二、自讀后完成練習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尊崇() 駕馭( ) 迄今() 隕石( )

        羈絆( )烹飪( ) 桿秤( ) 深邃()

        2. 指明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1)幾個世紀后,空間的居民將比住在地球上的人還多。( )

        (2)它們可容納1萬到1000萬人。( )

        (3)但這比地球上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

        (4)空間天文臺可以使天文學家擺脫其宿敵的羈絆。( )

        三、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指導用自己的語言,編寫文章的提綱。(內容的理解)

        提示:第一部分:(1— 4)

        第二部分:(5一17)

        第三部分:(18一19)

        四、小組討論,研討下面幾個問題:

        1、“建造空間居住點的動機之一,或許可歸結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詞句的理解)

        2、“隨著空間居住點的增多,人口問題可以大為緩和。有人預測,幾個世紀后,空間的居民將比住在地球上的人還多。”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詞句的理解)

        2、“太空移民不是夢”的.依據是什么?你能從課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來嗎?(要點的概括)

        3、“太空移民”目前還存在哪些難以克服的困難? (要點的概括)

        五、問題探究

        1、空間居住點應該建在哪兒?對此美國物理學教授奧尼爾是怎樣解答的?他的答案有科學依據嗎?

        關于空間居住點建造的位置,奧尼爾提出兩個地點,它們位于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上,一個在月球前,另一個在月球后,每個點都可以與地球、月球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其邊長等于月地之間的距離,即384400千米。他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早在1772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格朗日就已證明,位于這兩個點上的小物體受的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恰能使之處于穩定平衡狀態。這兩個點被稱為“秤動點”或“拉格朗日點”。

        2、人類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后,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什么好處?

        地球環境將會改善,綠化面積將會增加,地球的容貌將會重新變得勻稱而美麗。隨著空間居住點的增加,人口問題可以大為緩和。另外人類文化將會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六、小結:本文在寫作上還有的特點

        1、說明順序恰當,層次分明。

        2、語言準確,說明嚴謹。

        3、恰當使用說明方法?增強說明效果。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2

        活動名稱:

        小小太空夢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輪流談話,不搶著說。

        2.圍繞生活話題進行談話交流。

        3.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故事《蝴蝶結》的內容。

        2.物質準備:教師用材料:教學讀本6-1。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翻開教學讀本,教師和幼兒一起復述故事,回顧故事內容。

        二、創意閱讀

        圍繞話題開展談話活動

        1.圍繞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引出話題。

        教師:故事開始時,珍珍還不會做什么事?后來她會做了嗎?是怎么學會的?

        2.圍繞“我會做的事情”進行交流,引導幼兒用“我會做”的句式說一說做某件事的成功經驗和方法,要求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學習他人好的講述經驗。

        教師:

        三、幼兒繪畫(區域的開展)

        師:小朋友們,太空實在是太神奇了!比我們想象中還要神秘,今天,美工區的.小任務就是把你們腦海里的外太空畫出來,并與大家一起分享。不僅我們的美工區有著神秘的東西,我們各個區域里面也藏了許多神秘的東西。大家趕快去探索吧!

        1.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進入繪畫活動,教師指導,啟發幼兒的想象。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己在太空干什么,注意構圖和顏色。

        3.指導幼兒進行各個區域的游戲。

        四、小結(作品展覽)

        幼兒相互交流欣賞作品,鼓勵幼兒大膽發言,其他幼兒認真傾聽。

        活動延伸:

        1.教師和家長為每一個幼兒記錄所畫的內容。

        2.布置作品欄“娃娃的太空夢”,組織幼兒欣賞交流。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3

        一、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結構。

        2、探討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相結合的寫法。

        3、感受并學習宇航員精神,探求未知世界。

        二、學習重點:

        1、理清文章的結構。

        2、探討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相結合的寫法。

        三、學習難點:

        感受并學習宇航員精神,探求未知世界。

        四、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許多年前,我們就有關于太空的諸多遐想。美麗動人的嫦娥,凄婉憂傷的織女,勾起了我們對太空的無限向往。而今,宇航員果然一飛沖天,他們就是地球的使者,把人類的美好愿望帶入了浩淼太空,駛向更為廣闊的燦爛文明。他們的生活也將注定成為一道奇觀,吸引我們探尋的目光。今天我們就從他們中的代表美國宇航員杰瑞的飛行實錄中感受心靈的律動,激發飛天的'豪情。

        (二)生字詞拼寫檢查:

        (三)出示學習目標:

        (四)整體感知課文:

        1、作者乘坐的是哪座飛船?他的活動范圍主要在哪里?在太空生活了多長時間?

        2、課題中的“理家”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者主要從哪些方面寫他理家?

        3、其他段落又分別談什么?找出中心句,體會文章的結構。

        (五)局部探究段落:

        1、太空生活給你什么初步感覺?你對作者的哪種生活最感興趣?四人小組討論,達成統一意見。

        2、認真朗讀該部分,設想自己就是宇航員,用第一人稱復述給大家聽,盡量通俗易懂。

        3、從別人的復述中,你學到了哪些科學知識,對你以后上太空有什么借鑒?

        4、從全文看,還有哪些地方讓你學到了這種知識?

        5、總結。

        (六)拓展延伸:

        1、作者稱自己是前線的冒險者,你同意他的說法嗎?為什么?結合文章,談談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各舉一例。

        2、你覺得太空生活有何意義?

        3、我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神五”上天不久,“神六”今年又飛天了,你們關注過航天員什么?

        4、如果“神七”選中你飛天,你將做哪些方面的準備?你又會有哪些設想期待成為現實?

        (七)作業:

        學習了這篇課文,相信大家對太空飛行有了更多的了解,飛天的夢想也越來越強烈。請把你們的夢想付諸筆端,用詩歌或其他文學體裁表現出來。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學習宇航員探索、奉獻和犧牲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采用“總—分—總”的結構。

        2、難點: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緊密結合。

        [教學時數]

        一教時

        一、導入

        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宇航員在太空中活動的情況,引起學生的想像。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總說自己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全適應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說自己在太空中理這遙各方面情況。

        第三部分(28),寫自己作為“前線的冒險者”而必須作出的某種犧牲。

        三、精讀第二部分

        提問:這一部分作者分幾個層次來寫?概括其主要內容。

        明確:這一部分可分五層。

        第一層(2—9),寫自己在太空中跑步運動。

        第二層(10—13),寫自己在太空中長高了。

        第三層(14—18),寫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層(19—24),寫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層(25—27),寫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寫在“和平號”空間軌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寫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過的情況,這一切都與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覺得很有趣味?能夠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義?

        明確: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過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一切就都與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們眼里顯得很有趣味。能夠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際旅行的需要,是人類向其他行星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2、文章最后說:“我們畢竟是在前線的冒險者。我們忙得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看上去怎樣或者聞起來怎樣。”試以“宇航員精神”為話題,發表自己的感想。

        學生討論、交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確:宇航員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險精神,是無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結

        本文記敘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況,解說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現了“在前線的冒險者”的探索、奉獻和犧牲精神。

        六、布置作業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

        2、默讀課文,繼續培養學生潛心默讀,邊讀邊畫,邊讀邊想的習慣。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文章的要點,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了解“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院時的心情和感受,感受太空醫院的神奇。

        4、通過學習課文,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繼續培養學生潛心默讀,邊讀邊畫,邊讀邊想的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文章的要點,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了解“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院時的心情和感受,感受太空醫院的神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讀為主,體驗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院有怎樣的心情和感受勾畫有關語句,小組交流。

        2、交流體會。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有關語句,聯系上下文,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太空醫院的神奇。

        3、相機指導聯系上下文了解引號的作用。

        “我轉動著腦袋竭力四顧,想弄清眼前的‘迷’”。表示特殊的含義,即前文所講的眼前看到的奇異的景象。

        “我把脫下的‘衣服’遞給時問。”表示特殊的含義,即保護膜。

        4、回歸整體,說說太空醫院的神奇之處。同時相機引導學生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比如:喝水呀,翻身呀……”(表示列舉的省略),并啟發學生想象生物電流還可指揮儀器干什么。

        5、分角色朗讀,體驗感悟。

        二、課外拓展,主動發展

        1、討論:你覺得作者關于太空醫院的'想法,將來有可能實現嗎?你的依據是什么?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尋找依據。

        2、拓展延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同學們,你們是否想象過未來社會是什么樣的,或者想象過未來的某一種事物是什么樣子的?請把自己想象中的“未來”大膽地告訴給老師和同學們吧。大家可以大膽地想象,盡量能反映出自己美好的愿望,不怕將來做不到,就怕現在想不到。

        作業設計:寫一寫,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03-20

      美麗的太空教案08-21

      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總結09-25

      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的活動計劃08-08

      《決戰太空》課文教案08-24

      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工作計劃09-15

      語文綜合實踐總結08-03

      語文綜合實踐計劃09-04

      小學綜合實踐總結07-24

      在线咨询
      用戶協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片在线观看天堂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婷婷六月综合缴 | 特级做a爱片久久久久 |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精選5篇)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1

          一、學習目標

          1、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說明文的結構特點。

          二、學習重點

          目標2、3

          三、學法指導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先讓學生學習一些有關說明文如何閱讀的資料,再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說明對象及其特點,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四、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1、《太空移民不是夢》是一篇科普文章,你還知道哪些科普文章嗎?

          2、通過閱讀文章,你獲得了哪些知識?你認為太空移民會不會實呢?你有沒有好的建議呢?

          3、運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一)相關資料介紹

          1、關于作者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天文系,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現任版權部主任。

          卞毓麟從事科普創作20多年,參與編著、翻譯的科普圖書有70余種,發表的科普文章約400篇,累計字數近400余萬。他的讀者從剛識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學家都有,讀過《語文》課本中那篇饒有趣味的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還是女兒?》的中學生們,都能說出“卞毓麟”。他的科普佳作不僅熔科學性趣味性于一爐,且極富人文色彩。

          2、知識鏈接

          本文屬科普小品,這種文章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短小性、知識性、文學性、思想性。

          (1)短小性。它講的道理小,篇幅小,然就其知識容量、主題意義、產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它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廣采雜收,尺幅千里,縱橫馳騁,及時明快地反映科學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動態。它像一個“快鏡頭”,攝取著科學大海上壯麗的浪花,其晶瑩閃爍,小中見大,引人入勝。它又像一首不講什么道理的小詩,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2)知識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學知識,把科學王國里的最新信息傳遞給讀者,內容的重心是在科學方面。它常常把握住現實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現象,用正確的理論,去進行科學、嚴正的解釋,糾正常識錯誤,從而使讀者通過這具體的事例,了解世界萬物變化運動等規律。

          (3)文學性。它要以優美的畫面、富于詩意的形象的藝術手法,來表達科學的內容。它避免教科書式的平板、枯燥的說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擬人等文學手法,故事、對話、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地介紹科學知識。

          (4)思想性。它往往以具體細小的事物,闡發一點耐人尋味的哲學道理,給人啟示,發人深省。所寫的自然科學內容,往往有助于人們了解社會科學,烘托出現實社會的一般,并給人一種現實的“社會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練習。

          1、這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什么? (文意的把握)

          2、找出文中關鍵信息的語句。

          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日益惡劣,人們也在為自己的生存擔憂,科學家們早已在為人類尋找第二生存空間,于是有航天飛機升空,對太空作各方面的探究和研究,到底人們能不能在太空生活呢?《太空移民不是夢》作了很好的回答。

          二、自讀后完成練習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尊崇() 駕馭( ) 迄今() 隕石( )

          羈絆( )烹飪( ) 桿秤( ) 深邃()

          2. 指明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1)幾個世紀后,空間的居民將比住在地球上的人還多。( )

          (2)它們可容納1萬到1000萬人。( )

          (3)但這比地球上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

          (4)空間天文臺可以使天文學家擺脫其宿敵的羈絆。( )

          三、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指導用自己的語言,編寫文章的提綱。(內容的理解)

          提示:第一部分:(1— 4)

          第二部分:(5一17)

          第三部分:(18一19)

          四、小組討論,研討下面幾個問題:

          1、“建造空間居住點的動機之一,或許可歸結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詞句的理解)

          2、“隨著空間居住點的增多,人口問題可以大為緩和。有人預測,幾個世紀后,空間的居民將比住在地球上的人還多。”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詞句的理解)

          2、“太空移民不是夢”的.依據是什么?你能從課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來嗎?(要點的概括)

          3、“太空移民”目前還存在哪些難以克服的困難? (要點的概括)

          五、問題探究

          1、空間居住點應該建在哪兒?對此美國物理學教授奧尼爾是怎樣解答的?他的答案有科學依據嗎?

          關于空間居住點建造的位置,奧尼爾提出兩個地點,它們位于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上,一個在月球前,另一個在月球后,每個點都可以與地球、月球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其邊長等于月地之間的距離,即384400千米。他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早在1772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格朗日就已證明,位于這兩個點上的小物體受的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恰能使之處于穩定平衡狀態。這兩個點被稱為“秤動點”或“拉格朗日點”。

          2、人類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后,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什么好處?

          地球環境將會改善,綠化面積將會增加,地球的容貌將會重新變得勻稱而美麗。隨著空間居住點的增加,人口問題可以大為緩和。另外人類文化將會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六、小結:本文在寫作上還有的特點

          1、說明順序恰當,層次分明。

          2、語言準確,說明嚴謹。

          3、恰當使用說明方法?增強說明效果。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2

          活動名稱:

          小小太空夢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輪流談話,不搶著說。

          2.圍繞生活話題進行談話交流。

          3.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故事《蝴蝶結》的內容。

          2.物質準備:教師用材料:教學讀本6-1。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翻開教學讀本,教師和幼兒一起復述故事,回顧故事內容。

          二、創意閱讀

          圍繞話題開展談話活動

          1.圍繞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引出話題。

          教師:故事開始時,珍珍還不會做什么事?后來她會做了嗎?是怎么學會的?

          2.圍繞“我會做的事情”進行交流,引導幼兒用“我會做”的句式說一說做某件事的成功經驗和方法,要求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學習他人好的講述經驗。

          教師:

          三、幼兒繪畫(區域的開展)

          師:小朋友們,太空實在是太神奇了!比我們想象中還要神秘,今天,美工區的.小任務就是把你們腦海里的外太空畫出來,并與大家一起分享。不僅我們的美工區有著神秘的東西,我們各個區域里面也藏了許多神秘的東西。大家趕快去探索吧!

          1.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進入繪畫活動,教師指導,啟發幼兒的想象。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己在太空干什么,注意構圖和顏色。

          3.指導幼兒進行各個區域的游戲。

          四、小結(作品展覽)

          幼兒相互交流欣賞作品,鼓勵幼兒大膽發言,其他幼兒認真傾聽。

          活動延伸:

          1.教師和家長為每一個幼兒記錄所畫的內容。

          2.布置作品欄“娃娃的太空夢”,組織幼兒欣賞交流。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3

          一、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結構。

          2、探討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相結合的寫法。

          3、感受并學習宇航員精神,探求未知世界。

          二、學習重點:

          1、理清文章的結構。

          2、探討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相結合的寫法。

          三、學習難點:

          感受并學習宇航員精神,探求未知世界。

          四、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許多年前,我們就有關于太空的諸多遐想。美麗動人的嫦娥,凄婉憂傷的織女,勾起了我們對太空的無限向往。而今,宇航員果然一飛沖天,他們就是地球的使者,把人類的美好愿望帶入了浩淼太空,駛向更為廣闊的燦爛文明。他們的生活也將注定成為一道奇觀,吸引我們探尋的目光。今天我們就從他們中的代表美國宇航員杰瑞的飛行實錄中感受心靈的律動,激發飛天的'豪情。

          (二)生字詞拼寫檢查:

          (三)出示學習目標:

          (四)整體感知課文:

          1、作者乘坐的是哪座飛船?他的活動范圍主要在哪里?在太空生活了多長時間?

          2、課題中的“理家”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者主要從哪些方面寫他理家?

          3、其他段落又分別談什么?找出中心句,體會文章的結構。

          (五)局部探究段落:

          1、太空生活給你什么初步感覺?你對作者的哪種生活最感興趣?四人小組討論,達成統一意見。

          2、認真朗讀該部分,設想自己就是宇航員,用第一人稱復述給大家聽,盡量通俗易懂。

          3、從別人的復述中,你學到了哪些科學知識,對你以后上太空有什么借鑒?

          4、從全文看,還有哪些地方讓你學到了這種知識?

          5、總結。

          (六)拓展延伸:

          1、作者稱自己是前線的冒險者,你同意他的說法嗎?為什么?結合文章,談談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各舉一例。

          2、你覺得太空生活有何意義?

          3、我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神五”上天不久,“神六”今年又飛天了,你們關注過航天員什么?

          4、如果“神七”選中你飛天,你將做哪些方面的準備?你又會有哪些設想期待成為現實?

          (七)作業:

          學習了這篇課文,相信大家對太空飛行有了更多的了解,飛天的夢想也越來越強烈。請把你們的夢想付諸筆端,用詩歌或其他文學體裁表現出來。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學習宇航員探索、奉獻和犧牲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采用“總—分—總”的結構。

          2、難點: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緊密結合。

          [教學時數]

          一教時

          一、導入

          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宇航員在太空中活動的情況,引起學生的想像。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總說自己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全適應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說自己在太空中理這遙各方面情況。

          第三部分(28),寫自己作為“前線的冒險者”而必須作出的某種犧牲。

          三、精讀第二部分

          提問:這一部分作者分幾個層次來寫?概括其主要內容。

          明確:這一部分可分五層。

          第一層(2—9),寫自己在太空中跑步運動。

          第二層(10—13),寫自己在太空中長高了。

          第三層(14—18),寫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層(19—24),寫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層(25—27),寫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寫在“和平號”空間軌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寫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過的情況,這一切都與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覺得很有趣味?能夠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義?

          明確: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過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一切就都與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們眼里顯得很有趣味。能夠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際旅行的需要,是人類向其他行星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2、文章最后說:“我們畢竟是在前線的冒險者。我們忙得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看上去怎樣或者聞起來怎樣。”試以“宇航員精神”為話題,發表自己的感想。

          學生討論、交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確:宇航員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險精神,是無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結

          本文記敘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況,解說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現了“在前線的冒險者”的探索、奉獻和犧牲精神。

          六、布置作業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太空夢教案 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

          2、默讀課文,繼續培養學生潛心默讀,邊讀邊畫,邊讀邊想的習慣。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文章的要點,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了解“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院時的心情和感受,感受太空醫院的神奇。

          4、通過學習課文,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繼續培養學生潛心默讀,邊讀邊畫,邊讀邊想的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文章的要點,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了解“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院時的心情和感受,感受太空醫院的神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讀為主,體驗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院有怎樣的心情和感受勾畫有關語句,小組交流。

          2、交流體會。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有關語句,聯系上下文,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太空醫院的神奇。

          3、相機指導聯系上下文了解引號的作用。

          “我轉動著腦袋竭力四顧,想弄清眼前的‘迷’”。表示特殊的含義,即前文所講的眼前看到的奇異的景象。

          “我把脫下的‘衣服’遞給時問。”表示特殊的含義,即保護膜。

          4、回歸整體,說說太空醫院的神奇之處。同時相機引導學生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比如:喝水呀,翻身呀……”(表示列舉的省略),并啟發學生想象生物電流還可指揮儀器干什么。

          5、分角色朗讀,體驗感悟。

          二、課外拓展,主動發展

          1、討論:你覺得作者關于太空醫院的'想法,將來有可能實現嗎?你的依據是什么?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尋找依據。

          2、拓展延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同學們,你們是否想象過未來社會是什么樣的,或者想象過未來的某一種事物是什么樣子的?請把自己想象中的“未來”大膽地告訴給老師和同學們吧。大家可以大膽地想象,盡量能反映出自己美好的愿望,不怕將來做不到,就怕現在想不到。

          作業設計:寫一寫,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