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復習:曹劌論戰

      復習:曹劌論戰

      時間:2024-09-29 12:57:57

      復習:曹劌論戰

      復習:曹劌論戰1

        曹劌論戰

      復習: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鄙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課文下面注釋:

        1、選自《左傳》。《左傳》,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本文所寫的戰爭又稱“長勺之戰”。

        2、肉食者:這里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3、間():參與。

        4、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5、何以戰:就是“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憑、靠。

        6、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安,有“養”的意思。弗,不。專,個人專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8、對:回答。

        9、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帛,絲織品。

        11、加:虛報。

        12、信:實情。

        13、小信未孚():(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為人所信服。

        14、福:賜福,保佑。

        15、獄:案件。

        16、雖:即使。

        17、察:明察。

        18、情:(以)實情判斷。

        19、忠之屬也:(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20、可以一戰:可以之一戰,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

        21、戰則請從:(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22、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23、鼓:擊鼓進軍。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

        24、敗績:大敗。

        25、馳:驅車(追趕)。

        26、轍():車輪軋出的.痕跡。

        27、登軾:登上車前的橫木。軾,古代車子前邊的橫木。

        28、逐:追趕、追擊。

        29、既克:戰勝齊軍后。既,已經。

        30、故:原因,緣故。

        31、夫()戰,勇氣也:作戰,要靠勇氣。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

        32、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作,振作。

        33、再:第二次。

        34、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35、測:推測,估計。

        36、伏:埋伏。

        37、靡():倒下。

      復習:曹劌論戰2

        復習目標:

        1、背誦、默寫課文內容;

        2、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重點句子以及特殊句式;

        3、概括課文內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寫作方法。

        復習重難點:目標2、3

        復習方法:

        學會總結 學會遷移 總結規律 舉一反三

        教法:引導法、點撥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導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回顧我們的文言文學習,每篇課文都是詳說詳解,耗費了很多精力,而真到考試時還是捉襟見肘,未必能得多少分,那么有沒有比較省力又有效的復習方法呢?有,那就是善于總結、掌握規律,學會遷移,舉一反三,達到以少記多的目的。這節課我們就以《曹劌論戰》一課為例,嘗試并掌握這種方法。

        二、介紹中考文言文

        ①中考對文言文要求:誦讀古詩詞,默寫要背誦的古詩文;熟悉通假字,常見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性活用,了解重要文言虛詞(之、于、而、以、為);能根據上下文正確解釋詞義;能把文中重要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閱讀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內容。

        ②題型:詞語意思的理解、翻譯言文中重點句子、課文內容填空、簡答。

        ③題量:4道小題

        ④分值:10分左右。

        確定本課的復習重點和復習方法:復習目標:背誦、默寫課文內容;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重點句子翻譯以及特殊句式;概括課文內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寫作方法。

        三、背誦課文

        方法:大聲朗讀,加深體會。出聲背誦,鞏固記憶。

        同桌相互背誦。

        四、積累重要實詞和虛詞

        提示學生考題來自書下注釋和課后練習。學生根據提綱,自主復習,總結歸納。

        1、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 ”通 “ ”,解釋為

        2、理解古今異義詞:犧牲;獄;可以;再;間;情;忠;鄙

        3、一詞多義:

        總結文中的一詞多義。如:故,信,請,之

        伐:十年春,齊師伐我 ( )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

        加:弗敢加也( ) 既加冠( )

        安:衣食所安(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4、詞性活用

        神弗福也,“福” 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公將鼓之,“鼓”作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

        5、積累實詞

        肉食者謀之 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望其旗靡

        五:重要語句的翻譯

        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須忠實原文,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直、意譯相結合。要學會必要的增、刪、換、調,注意特殊句式。

        根據文言文與現代文的不同的特點,翻譯時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加。文言文以單音節為主,而現代文則以雙音節為主。有些文言實詞的基本意義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詞上加一個字,變成現代的雙音節詞。如:“遠謀”譯為“深謀遠慮”。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以及人名、物名、地點、官名、書名、年號等專有名詞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劌”“魯莊公”等。

        3、換。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詞的意義,現在已改用其他詞來表達,或者有的詞雖然有的詞還用,但已改變了意義,都要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詞語。如: “小信未孚”,譯為“這是小的信用,不會為人所信服”。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虛詞,無法用相應的現代漢語來翻譯,如果省略后不影響原義的可省去。如:“公將鼓之”的“之”,是助詞,補足音節,可不譯省去。

        5、調。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譯時要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調整語序。如:“何以戰?”是賓語前置句式,要翻譯成“憑借什么”。

        6、補。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語、介詞的賓語和量詞等,所以翻譯時,必須補出。

        如:“可以一戰”,“以”后面省略了“之”,譯時補出省略的“這一條件”。

        翻譯以下語句: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7、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8、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六、理解內容,把握主旨、人物形象及寫作方法

        1、本文借曹劌論戰,論述什么樣的道理?

        2、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什么?

        3、表現曹劌“取信于民”的句子。

        4、文中的“將鼓”“將弛”表現了魯莊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現了曹劌什么?

        5、曹劌在第三鼓后才發動魯軍進攻的原因是什么?在齊軍敗退后不立即下令追擊的原因是什么?

        6、曹劌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是哪句?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是哪句?本文成語。

        7、從本文看弱國戰勝強國的心要條件是什么?

        8、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的論戰中,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里?曹劌的“遠謀”又表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9、怎樣評價曹劌和魯莊公?

        10、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七:小試牛刀

        1、解釋加橫線的字 又何間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小大之獄

        2、翻譯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用原文回答:“忠之屬也”具體指什么?

        4、舉兩個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5、魯國獲勝給你最深的一點啟示是什么?

        八:中考演練

        (一)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①者勝,上下同欲②者勝,以虞③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④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節選自《孫子·謀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標一致。 ③虞:戒備,準備。 ④將能而君不御:將帥有才能,國君不干涉。

        1、解釋加橫線的字。(2分)(1)公將鼓之 (2)既克,公問其故

        2、翻譯(2分)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劌為什么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這表現了曹劌什么樣的特點?(2分)

        4、魯國在長勺之戰中取得勝利印證了語段(二)中的一些說法,請選擇其中一個簡要說明。(2分)

        答案:1、(1)擊鼓(1分) (2)戰勝(1分) (共2分)

        2、我看見他們的車轍印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所以追擊他們(2分)

        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擔心齊國有埋伏);表現了曹劌沉著、冷靜、謹慎的特點(每問一分,共2分)

        4、①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可謂“將能而君不御”②魯國君臣一心,可謂“上下同欲”③曹劌在選擇進攻和追擊的時機上審時度勢,可謂“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若從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九:結束語: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雙冊課本考試,再有三個月,我們就要迎接中考,希望同學們能像本文中的曹劌一樣,臨危不亂、從容不迫地復習,做到胸有成竹,最后一鼓作氣,取得滿意的成績。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復習:曹劌論戰】相關文章:

      《日出》曹禺01-14

      《房兵曹胡馬》杜甫03-07

      物態變化復習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復習2》教學設計03-19

      關于認識自我復習教案03-20

      整式的乘法小結與復習教案03-20

      《名著導讀》復習導學案01-25

      高三數學的復習教案03-19

      字詞復習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2-21

      用戶協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 在线精品电影91 | 中文字幕亚洲2020在线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復習:曹劌論戰

        復習:曹劌論戰1

          曹劌論戰

        復習: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鄙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課文下面注釋:

          1、選自《左傳》。《左傳》,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本文所寫的戰爭又稱“長勺之戰”。

          2、肉食者:這里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3、間():參與。

          4、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5、何以戰:就是“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憑、靠。

          6、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安,有“養”的意思。弗,不。專,個人專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8、對:回答。

          9、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帛,絲織品。

          11、加:虛報。

          12、信:實情。

          13、小信未孚():(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為人所信服。

          14、福:賜福,保佑。

          15、獄:案件。

          16、雖:即使。

          17、察:明察。

          18、情:(以)實情判斷。

          19、忠之屬也:(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20、可以一戰:可以之一戰,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

          21、戰則請從:(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22、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23、鼓:擊鼓進軍。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

          24、敗績:大敗。

          25、馳:驅車(追趕)。

          26、轍():車輪軋出的.痕跡。

          27、登軾:登上車前的橫木。軾,古代車子前邊的橫木。

          28、逐:追趕、追擊。

          29、既克:戰勝齊軍后。既,已經。

          30、故:原因,緣故。

          31、夫()戰,勇氣也:作戰,要靠勇氣。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

          32、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作,振作。

          33、再:第二次。

          34、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35、測:推測,估計。

          36、伏:埋伏。

          37、靡():倒下。

        復習:曹劌論戰2

          復習目標:

          1、背誦、默寫課文內容;

          2、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重點句子以及特殊句式;

          3、概括課文內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寫作方法。

          復習重難點:目標2、3

          復習方法:

          學會總結 學會遷移 總結規律 舉一反三

          教法:引導法、點撥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導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回顧我們的文言文學習,每篇課文都是詳說詳解,耗費了很多精力,而真到考試時還是捉襟見肘,未必能得多少分,那么有沒有比較省力又有效的復習方法呢?有,那就是善于總結、掌握規律,學會遷移,舉一反三,達到以少記多的目的。這節課我們就以《曹劌論戰》一課為例,嘗試并掌握這種方法。

          二、介紹中考文言文

          ①中考對文言文要求:誦讀古詩詞,默寫要背誦的古詩文;熟悉通假字,常見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性活用,了解重要文言虛詞(之、于、而、以、為);能根據上下文正確解釋詞義;能把文中重要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閱讀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內容。

          ②題型:詞語意思的理解、翻譯言文中重點句子、課文內容填空、簡答。

          ③題量:4道小題

          ④分值:10分左右。

          確定本課的復習重點和復習方法:復習目標:背誦、默寫課文內容;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重點句子翻譯以及特殊句式;概括課文內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寫作方法。

          三、背誦課文

          方法:大聲朗讀,加深體會。出聲背誦,鞏固記憶。

          同桌相互背誦。

          四、積累重要實詞和虛詞

          提示學生考題來自書下注釋和課后練習。學生根據提綱,自主復習,總結歸納。

          1、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 ”通 “ ”,解釋為

          2、理解古今異義詞:犧牲;獄;可以;再;間;情;忠;鄙

          3、一詞多義:

          總結文中的一詞多義。如:故,信,請,之

          伐:十年春,齊師伐我 ( )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

          加:弗敢加也( ) 既加冠( )

          安:衣食所安(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4、詞性活用

          神弗福也,“福” 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公將鼓之,“鼓”作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

          5、積累實詞

          肉食者謀之 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望其旗靡

          五:重要語句的翻譯

          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須忠實原文,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直、意譯相結合。要學會必要的增、刪、換、調,注意特殊句式。

          根據文言文與現代文的不同的特點,翻譯時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加。文言文以單音節為主,而現代文則以雙音節為主。有些文言實詞的基本意義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詞上加一個字,變成現代的雙音節詞。如:“遠謀”譯為“深謀遠慮”。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以及人名、物名、地點、官名、書名、年號等專有名詞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劌”“魯莊公”等。

          3、換。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詞的意義,現在已改用其他詞來表達,或者有的詞雖然有的詞還用,但已改變了意義,都要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詞語。如: “小信未孚”,譯為“這是小的信用,不會為人所信服”。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虛詞,無法用相應的現代漢語來翻譯,如果省略后不影響原義的可省去。如:“公將鼓之”的“之”,是助詞,補足音節,可不譯省去。

          5、調。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譯時要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調整語序。如:“何以戰?”是賓語前置句式,要翻譯成“憑借什么”。

          6、補。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語、介詞的賓語和量詞等,所以翻譯時,必須補出。

          如:“可以一戰”,“以”后面省略了“之”,譯時補出省略的“這一條件”。

          翻譯以下語句: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7、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8、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六、理解內容,把握主旨、人物形象及寫作方法

          1、本文借曹劌論戰,論述什么樣的道理?

          2、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什么?

          3、表現曹劌“取信于民”的句子。

          4、文中的“將鼓”“將弛”表現了魯莊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現了曹劌什么?

          5、曹劌在第三鼓后才發動魯軍進攻的原因是什么?在齊軍敗退后不立即下令追擊的原因是什么?

          6、曹劌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是哪句?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是哪句?本文成語。

          7、從本文看弱國戰勝強國的心要條件是什么?

          8、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的論戰中,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里?曹劌的“遠謀”又表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9、怎樣評價曹劌和魯莊公?

          10、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七:小試牛刀

          1、解釋加橫線的字 又何間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小大之獄

          2、翻譯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用原文回答:“忠之屬也”具體指什么?

          4、舉兩個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5、魯國獲勝給你最深的一點啟示是什么?

          八:中考演練

          (一)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①者勝,上下同欲②者勝,以虞③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④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節選自《孫子·謀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標一致。 ③虞:戒備,準備。 ④將能而君不御:將帥有才能,國君不干涉。

          1、解釋加橫線的字。(2分)(1)公將鼓之 (2)既克,公問其故

          2、翻譯(2分)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劌為什么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這表現了曹劌什么樣的特點?(2分)

          4、魯國在長勺之戰中取得勝利印證了語段(二)中的一些說法,請選擇其中一個簡要說明。(2分)

          答案:1、(1)擊鼓(1分) (2)戰勝(1分) (共2分)

          2、我看見他們的車轍印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所以追擊他們(2分)

          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擔心齊國有埋伏);表現了曹劌沉著、冷靜、謹慎的特點(每問一分,共2分)

          4、①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可謂“將能而君不御”②魯國君臣一心,可謂“上下同欲”③曹劌在選擇進攻和追擊的時機上審時度勢,可謂“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若從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九:結束語: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雙冊課本考試,再有三個月,我們就要迎接中考,希望同學們能像本文中的曹劌一樣,臨危不亂、從容不迫地復習,做到胸有成竹,最后一鼓作氣,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