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05 11:47:44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圖形的拼組(教科書27~30頁)。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注意所學知識的前后練習。

        三、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關系。

        四、 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在上學期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的關系。

        1、 平面圖形的特征

        例1是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通過讓學生按要求折一折來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一說,以突出平面圖形的特征和關系。

        2、 立體圖形的特征

        例2是一個拼組活動,通過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等,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

        五、 課時安排:

        1、平面圖形的拼組……………………1課時

        2、平面圖形的轉換……………………1課時

        3、立體圖形的拼組……………………1課時

        課題一 平面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7頁例1、例2,28頁做一做,練習六1、2題,30頁折紙飛機。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1、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學具準備:教師:各種平面圖形的圖片;學生:學具袋中的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大家平時特別喜歡折紙,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折好嗎?

        二、學生自主探索有關平面圖形相互轉換的知識:

        1、 做小風車:

        (1)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風車。

        (2) 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和一張正方形的紙根據例1要求:沿虛線折一折。

        (3) 匯報交流自己折后的發現,教師小結: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4) 做小風車,使學生既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 平面圖形的關系:

        (1) 學生準備好學具(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

        (2) 教師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獨立操作。

        (3) 用你手中的圖形拼組,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沒學過的圖形。學生獨立操作。

        (4) 小組互相交流:用了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5) 全班共同交流,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6) 說一說你通過這些平面圖形的拼組有什么收獲?

        三、練習:

        1、完成28頁做一做:你會用一個 剪出一個 嗎?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各種辦法。

        (2) 教給學生最簡單的方法。

        (3) 讓學生說一說通過用圓形紙剪成一張正方形的紙,你發現了什么?使學生看到有時圓和正方形是可以轉化的,從而學習用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

        2、完成練習六第1題:用 拼一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加學習的興趣。

        3、 完成第2題。

        4、 自己想想還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 30頁教你折紙飛機。

        四、小結:

        1、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 談一談你的收獲。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的拼組

        課后小記:

        課題二 平面圖形的轉換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頁

        教學目標:

        1、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引導學生探究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自制課件,做好的風車等;學生準備各種平面圖形,毛線(繩子),吸管,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用掌聲將它請出來!

        演示:小雞豆豆自我介紹:我叫豆豆,是圖形王國的向導。如果你想到圖形王國去游玩,就得先說一說圖形王國里面有哪些圖形是你學過的?(演示:引出四種平面圖形。)

        這些圖形,已經是我們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它們進行轉換。(板書課題:圖形的轉換)

        二、動手操作,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來長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給我們送來了什么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

        你們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幾條邊呀?(四條。)

        演示:四條邊分別閃爍,變色。

        請大家先拿出長方形的紙,我們一道來摸摸長方形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紙,摸摸它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兩組對邊。

        好!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豆豆!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豆豆: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又有什么特點呢?你們誰知道?(指幾名學生口答。)

        他們說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分組來動手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2、合作交流。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紅盆中都有哪些東西?(毛線、直尺、筆。)待會兒,你們在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的時候就可以用它。當然了,如果你有別的方法,不用這些東西也可以。學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師指導。

        誰愿意把你找的結果告訴大家?

        三、探究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剛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長方形的長邊和長邊一樣長,短邊和短邊一樣長。也就是說長方形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還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板書:四邊相等)

        現在,豆豆要來考靠大家。

        1、長方形轉換成正方形。(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

        你能將這個長方形變成正方形嗎?拿出長方形紙試試看。把你的方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學生邊做邊講。)

        2、正方形轉換成三角形。(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怎么樣才能將這個正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呢?你來試試看!(學生邊做邊講。)

        3、圓轉換成正方形。(出示圓和正方形。)

        圓和正方形是一對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樣才能把圓變成正方形嗎?好,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動手來折一折、剪一剪(學生操作。)

        4、不規則圖形轉換成規則圖形。

        藍色學具盆里,還有很多不規則圖形,拿出來看一看,能不能將它們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圖形王國中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下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的轉換

        課后小記:

        課題三:立體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8頁例3,28頁做一做,練習六3——7

        教學目標:

        1、 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立體圖形之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

        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積木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拼面圖形的拼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立體圖形的拼組,看看立體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學生活動

        1、 教師提出要求: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塊,請你選擇一些自己拼組看看發現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

        2、 學生進行拼組活動。

        3、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

        4、 全班共同交流。總結出立體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練習

        1、 28頁做一做:這是一個由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的轉換的活動。

        用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做一個圓柱,學生獨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談談自己的體會。使學生看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2、 第3題:這是一道數小正方體個數的題。

        數正方體的個數。

        3、 第4題:這是一道連線題,考查學生的空間感。

        給出了一個長方體,另外給出了它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這三個面哪個是它下面的面,哪個是左邊的面,哪個是后邊的面。

        4、 第6題:這是一個拼圖的活動。

        在 里填入適當的序號,拼出熊貓頭。

        5、 第7題:

        6、用 1 4 2 3 做成一個 ,數字“4”的對面是數字“( )”。

        四、小結:

        1、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 談一談你的收獲。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拼組

        課后小記: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周長》的教學設計(精選8篇)04-04

      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通用11篇)05-02

      關于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02-27

      七年級英語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設計03-05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精選18篇)06-08

      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03-20

      六年級下冊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14

      語文《人物描寫一組》優秀教學設計04-25

      圖形與測量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06-12

      《比較圖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07

      用戶協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 | 日韩经典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每日更新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圖形的拼組(教科書27~30頁)。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注意所學知識的前后練習。

          三、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關系。

          四、 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在上學期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的關系。

          1、 平面圖形的特征

          例1是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通過讓學生按要求折一折來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一說,以突出平面圖形的特征和關系。

          2、 立體圖形的特征

          例2是一個拼組活動,通過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等,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

          五、 課時安排:

          1、平面圖形的拼組……………………1課時

          2、平面圖形的轉換……………………1課時

          3、立體圖形的拼組……………………1課時

          課題一 平面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7頁例1、例2,28頁做一做,練習六1、2題,30頁折紙飛機。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1、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學具準備:教師:各種平面圖形的圖片;學生:學具袋中的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大家平時特別喜歡折紙,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折好嗎?

          二、學生自主探索有關平面圖形相互轉換的知識:

          1、 做小風車:

          (1)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風車。

          (2) 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和一張正方形的紙根據例1要求:沿虛線折一折。

          (3) 匯報交流自己折后的發現,教師小結: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4) 做小風車,使學生既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 平面圖形的關系:

          (1) 學生準備好學具(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

          (2) 教師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獨立操作。

          (3) 用你手中的圖形拼組,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沒學過的圖形。學生獨立操作。

          (4) 小組互相交流:用了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5) 全班共同交流,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6) 說一說你通過這些平面圖形的拼組有什么收獲?

          三、練習:

          1、完成28頁做一做:你會用一個 剪出一個 嗎?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各種辦法。

          (2) 教給學生最簡單的方法。

          (3) 讓學生說一說通過用圓形紙剪成一張正方形的紙,你發現了什么?使學生看到有時圓和正方形是可以轉化的,從而學習用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

          2、完成練習六第1題:用 拼一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加學習的興趣。

          3、 完成第2題。

          4、 自己想想還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 30頁教你折紙飛機。

          四、小結:

          1、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 談一談你的收獲。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的拼組

          課后小記:

          課題二 平面圖形的轉換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頁

          教學目標:

          1、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引導學生探究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自制課件,做好的風車等;學生準備各種平面圖形,毛線(繩子),吸管,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用掌聲將它請出來!

          演示:小雞豆豆自我介紹:我叫豆豆,是圖形王國的向導。如果你想到圖形王國去游玩,就得先說一說圖形王國里面有哪些圖形是你學過的?(演示:引出四種平面圖形。)

          這些圖形,已經是我們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它們進行轉換。(板書課題:圖形的轉換)

          二、動手操作,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來長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給我們送來了什么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

          你們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幾條邊呀?(四條。)

          演示:四條邊分別閃爍,變色。

          請大家先拿出長方形的紙,我們一道來摸摸長方形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紙,摸摸它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兩組對邊。

          好!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豆豆!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豆豆: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又有什么特點呢?你們誰知道?(指幾名學生口答。)

          他們說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分組來動手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2、合作交流。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紅盆中都有哪些東西?(毛線、直尺、筆。)待會兒,你們在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的時候就可以用它。當然了,如果你有別的方法,不用這些東西也可以。學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師指導。

          誰愿意把你找的結果告訴大家?

          三、探究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剛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長方形的長邊和長邊一樣長,短邊和短邊一樣長。也就是說長方形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還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板書:四邊相等)

          現在,豆豆要來考靠大家。

          1、長方形轉換成正方形。(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

          你能將這個長方形變成正方形嗎?拿出長方形紙試試看。把你的方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學生邊做邊講。)

          2、正方形轉換成三角形。(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怎么樣才能將這個正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呢?你來試試看!(學生邊做邊講。)

          3、圓轉換成正方形。(出示圓和正方形。)

          圓和正方形是一對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樣才能把圓變成正方形嗎?好,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動手來折一折、剪一剪(學生操作。)

          4、不規則圖形轉換成規則圖形。

          藍色學具盆里,還有很多不規則圖形,拿出來看一看,能不能將它們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圖形王國中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下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的轉換

          課后小記:

          課題三:立體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8頁例3,28頁做一做,練習六3——7

          教學目標:

          1、 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立體圖形之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

          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積木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拼面圖形的拼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立體圖形的拼組,看看立體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學生活動

          1、 教師提出要求: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塊,請你選擇一些自己拼組看看發現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

          2、 學生進行拼組活動。

          3、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

          4、 全班共同交流。總結出立體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練習

          1、 28頁做一做:這是一個由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的轉換的活動。

          用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做一個圓柱,學生獨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談談自己的體會。使學生看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2、 第3題:這是一道數小正方體個數的題。

          數正方體的個數。

          3、 第4題:這是一道連線題,考查學生的空間感。

          給出了一個長方體,另外給出了它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這三個面哪個是它下面的面,哪個是左邊的面,哪個是后邊的面。

          4、 第6題:這是一個拼圖的活動。

          在 里填入適當的序號,拼出熊貓頭。

          5、 第7題:

          6、用 1 4 2 3 做成一個 ,數字“4”的對面是數字“( )”。

          四、小結:

          1、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 談一談你的收獲。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拼組

          課后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