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3-05-09 14:59:51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shè)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學設(shè)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歡迎大家分享。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精選10篇)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1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wù)教育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第98頁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周長、面積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進一步正確、熟練地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較

        出示復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輪廓),提問:這是一幅哪個國家的地圖?誰愿意到前面來,用不同的顏色表示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師指出:我國實際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周長約4萬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揭示課題:周長和面積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討的內(nèi)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說明:用不同顏色表示地圖的周長和面積,對比鮮明,表象豐富,揭開"比較"的序幕,啟動了學生的'思維,并滲透了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課題的引入,具體生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

        二、實例中系統(tǒng)比較

        1.教學例題。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學生試做指名板演。評析板演情況。

        2.比較整理。

        (1)提問:觀察例題的解答過程,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呢?學生回答后板書: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

        (2)分組討論:周長和面積在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了表:

        投影展示各組填寫的表格,并指名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有哪些不同。

        (3)學生看表回答:

        ①為什么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用"(長+寬)×2",計算長方形面積用長×寬?

        ②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分別與長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有什么關(guān)系?

        [說明:在例題教學的基礎(chǔ)上,及時引導學生從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等方面分組討論比較,整理成表,可以使學生有例可看,有據(jù)可想,有話可寫,不僅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從點到面,從部分到整體,建構(gòu)了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比出了"周長"和“面積"的具體區(qū)別,溝通了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比較

        1.出示:一張長3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硬紙片。

        (1)指名回答:

        ①長方形紙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②想一想,如果要在這張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面積各是多少?用這張紙可以剪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學生回答后動手剪一剪。仍擺一擺。每個學生拿出剪好的6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組,動手擺一擺,6個小正方形可以擺出哪些不同的圖形。

        (3)投影展示學生擺出的不同圖形(略)。

        (4)討論:

        ①這些圖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②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等嗎?

        ③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結(jié)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說明:變式題的設(shè)計,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臺階,鞏固、深化已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用同樣的6個小正方形擺出不同的圖形,分別比較它們的面積和周長,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揭示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的規(guī)律。]

        2.學校要在操場上用16米長的欄桿圍成一個各邊的長度都是整數(shù)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花壇,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怎樣圍,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1)學生動手操作,用16根小棒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1根小棒的長當作1米)。并填寫下表。

        (2)討論: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周長一定時,面積的大小與長、寬之間的差有怎樣的關(guān)系?在什么情況下,這個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結(jié)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當長方形的周長相等時,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寬相等即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3.學校準備在正方形花壇里種上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看誰的設(shè)計最美麗。

        a.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b.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周長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c.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也相等,你可以怎樣分?學生自選一題,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并涂上顏色。展示部分設(shè)計方案,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說明:讓學生借助動手操作,進行思考,使探究的問題具體化。設(shè)計的討論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看誰的設(shè)計最美麗",方法靈活多樣,有利于學生作出與眾不同的富有創(chuàng)見的設(shè)想,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2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qū)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yè)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fā)現(xiàn)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jù)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jié)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jié)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3

        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教材P101—102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qū)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設(shè)計理念: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chǔ)上,旨在從三方面去區(qū)分周長與面積:①從概念上分清;②從計算方法上分清各應(yīng)該怎樣算;③從計量單位上分清各該用什么單位。

        本節(jié)課設(shè)計采用了飯店招牌這一實物圖,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學生思維,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學情趣,使學生樂于探究問題,通過學生觀察、計算,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從根本上加以區(qū)分周長與面積的不同。

        練習題設(shè)計在鞏固知識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yīng)用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飯店招牌的平面圖.教師激趣:小明家的飯店要開張了,需要制作一個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還要裝飾一圈彩燈.要完成這些任務(wù),小明要告訴工人些什么?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什么是周長?

        3.引入課題:面積和周長是兩個有著根本區(qū)別的數(shù)學概念,但是在實際應(yīng)用中卻常常容易混淆,為了使大家正確區(qū)分、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概念,我們今天就來對面積和周長進行比較.(板書課題)

        二、活動展開.

        1.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紙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長和面積,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學具測量周長和面積.

        2.學生分組活動,然后匯報自己的方法.

        3.出示例1 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4.思考:通過剛才的計算,你發(fā)現(xiàn)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周長和面積又有哪些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

        (1)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5.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填寫下表.

        不同點

        周長

        面積

        意義

        計算方法

        計量單位

        剛才同學們經(jīng)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jié)出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的不同點,那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師: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厘米,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三、嘗試運用.

        1.測量身邊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2計算下表各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3、判斷,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面積和周長對比》。(投影出示)

        四、總結(jié)提高.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五、實踐運用

        計算飯店招牌的面積和周長.(單位:米)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回顧,學生能總結(jié)出周長與面積的概念不同、計算方法不同、計量單位不同。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比較面積和周長的概念、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說一說周長與面積的概念。

        2、說一說正方形與長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

        3、說一說計量單位。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4、說一說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

        生總結(jié)。

        師板書:概念不同、計算方法不同、計量單位不同。

        二、基本練習

        1、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根跳繩長約2( )。

        (2)、一間臥室的面積約是22( )。

        (3)、一張報紙的面積約是21( )。

        (4)、一枝鉛筆長約18( )。

        (設(shè)計意圖: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與正確運用。)

        2、我會填

        3平方米= ( )平方分米 4 米= ( )厘米

        40000平方米= ( )公頃 300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設(shè)計意圖:進一步鞏固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

        3、課件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2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提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鞏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三、提高練習

        李爺爺家靠北墻用籬笆圍了一個正方形羊圈,邊長是25米,請你算出它的占地面積和所用籬笆的長度?

        (設(shè)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的區(qū)別周長與面積的概念。)

        四、拓展練習

        邊長為20厘米的正方形紙可以剪成邊長為2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個?

        (設(shè)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故事小結(jié)

        從前有個小木匠,拿著一個長方形的木板,正在思考著能做什么的時候,忽然聽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在掙吵,周長說:我比你長。面積說:我比你大。小木匠聽后笑著對它們說了一些話,只見周長和面積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和好如初了。你知道小木匠說了些什么嗎?

        六、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第50頁第2、3題。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夠靈活使用公式求出面積或周長。

        2.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周長和面積的意義,進一步學會區(qū)分、比較周長和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能運用所學的周長和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善于思考的品質(zhì)。

        2.在運用所學的周長與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學會區(qū)分、比較周長和面積,運用所學周長和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新房終于裝修好了,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出示教學掛圖)

        活動二 質(zhì)疑探索

        (一)觀察圖畫,提出問題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們看,漂亮嗎?仔細觀察,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從小明和父母的談話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可能的回答

        小明的房間長5米,寬3米。

        石膏線每米12元,木板每平方米60元。

        你知道石膏線在哪兒嗎?誰能在圖上指一指?

        學生交流,使學生明確石膏線的位置。

        根據(jù)我們所了解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和周長、面積有關(guān)的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小明的房間需要鋪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小明的房間要用多長的石膏線?

        小明房間鋪地板花了多少錢?

        小明房間的石膏線花了多少錢?

        (教師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板書。)

        好,就讓我們來幫小明一家算算裝修費用吧。

        二、新課學習

        (一)應(yīng)用知識,解決問題

        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解答這些問題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班級交流。

        (二)適時總結(jié),區(qū)分概念

        剛才我們所解決的這些問題都是與周長和面積有關(guān)的。你知道周長和面積有什么區(qū)別嗎?

        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周長與面積的區(qū)別。教師引導學生從周長與面積的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個方面進行區(qū)分。

        周長指的是什么?面積指的是什么?

        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周長是平面物體四周的長度;面積是平面物體表面的大小。

        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它們的周長?

        學生總結(jié)計算方法:長方形面積=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周長=邊長4

        周長與面積的計量單位相同嗎?

        學生總結(jié):求周長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等;求面積用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三、結(jié)論總結(jié)

        長方形面積=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周長=邊長4

        四、課堂練習

        1. 小明家所在的小區(qū)可漂亮了,在他家樓下就有一個大花壇。為了保護鮮花,物業(yè)人員正打算圍個籬笆呢。可是,他遇到了一點麻煩,你能幫他解決嗎?

        (1)要圍多長的籬笆?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種2棵花,這塊地一共能種多少棵花?

        2. 算一算,填一填。

        3.小明的媽媽買了一個新枕套,為了美觀,想要給這個枕套加上花邊,你能幫她算一算 這個枕套需要多長的花邊嗎?

        給枕套加上花邊,花邊的長度是枕套周長的2倍。做這個枕套需要多少花邊?

        五、作業(yè)布置

        要制作一個邊長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需要多少布料?給它繡上花邊,需要準備多長的花邊?

        板書設(shè)計:

        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長方形面積=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周長=邊長4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6

        教學課題:

        周長和面積的對比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學內(nèi)容:

        小數(shù)七冊教材第101頁例題、做一做,練習二十七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qū)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IP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修改),學生各準備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

        ⒈知識競答

        ⑴什么是圖形的周長?什么叫做面積?

        ⑵已學的面積單位有哪些?與之對應(yīng)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⑶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是什么?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是什么?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2.判斷計算的對錯。(CAI)

        3.導入課題:周長和面積的對比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⒈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意義

        ⑴指出數(shù)學課本封面、手帕的周長和面積。(實物、CAI)

        ⑵指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面積。

        2.討論研究,教學例1: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⑴出示例題及想一想,分組討論并嘗試計算。(CAI)

        ⑵抽生匯報,相機板書

        區(qū)別、周長、面積

        ①概念:四條邊的總長、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②計算方法:(長+寬)2 長寬(4+3)2=14(厘米)43=12(平方厘米)答:周長是14厘米。

        答:面積是12平方厘米。

        ③計量單位:長度單位 面積單位

        3.教學例2

        求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CAI)

        學生嘗試獨立完成,抽生板演,全班齊練,引導學生區(qū)別兩個44表示的不同意義。

        三、反饋調(diào)查

        P101做一做第2題。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7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正確區(qū)分面積和周長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2 、讓學生經(jīng)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比較過程,通過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辯論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獎狀、長8分米,寬2分米的長方形紙、小黑板。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同上)每組一份、6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紙2張、長1厘米的小棒16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師:(出示優(yōu)秀班級體獎狀)我班今年被評為了優(yōu)秀班級體,這是學校頒發(fā)給我們的獎狀,它是什么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現(xiàn)在老師想給這張獎狀做一個鏡框掛在墻上。如果鏡框四周包上鋁合金條,面上鑲上一塊玻璃,請同學們?yōu)槔蠋焻⒅\一下,我要買多少的鋁合金條?多大一塊玻璃?并且買的合適而沒有浪費。想一想,買這些材料之前,要先算出這張長方形獎狀的什么?

        生:周長和面積。

        師:誰知道周長和面積都有哪些不同呢?

        生: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和,而面積是指由四條邊圍成的長方形圖形的平面的大小。

        師:你說的真棒。可見周長和面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周長和面積究竟還有那些不同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討的內(nèi)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親身體驗,比較不同

        1、面積和周長概念的比較。

        (1)周長的概念。

        師:誰給同學們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獎狀的周長。

        (指一生到前邊邊指邊說)

        師:誰給大家說說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

        生:長方形或正方形四條邊的總和。(多找?guī)讉€學生說)

        板書:意義

        四條邊長度的和

        師:請同學們同桌互相指出課本封面、課桌面、黑板面的周長。

        生:【活動】

        (2)面積的概念。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那么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呢?(請一人摸一摸獎狀的面,把獎狀的面積指給同學們看)

        師:請同學摸一摸自己課本封面和課桌面的面積的大小。

        生【活動】

        師:誰能告訴大家什么是長方形的面積?

        生:四條邊圍成圖形的平面的大小。

        板書:四條邊圍成的平面的.大小

        師:經(jīng)過比較,周長和面積確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概念的不同,還有沒有其他的不同呢?

        生:它們的計算方法也不同。

        2、計算方法的比較。

        師:要計算長方形獎狀的周長和面積必須知道它的什么?

        生:長和寬。

        師:誰愿意到前面量一量它的長和寬,然后告訴大家。

        生:(爭前恐后)量出長4分米,寬3分米。

        師:你量的真準確。下面請同學們計算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生齊練:周長:(4+3)2=72=14(分米)

        面積:43=12(平方分米)

        生匯報計算方法及結(jié)果。

        師:剛才我們計算出了這張獎狀的周長和面積,那么誰能告訴老師,做這個鏡框我要買多少材料?

        生:老師要買14分米長的鋁合金條,12平方分米的一塊長方形玻璃。

        3、觀察比較,歸納整理。

        師:很好,剛才你們?yōu)槔蠋熃鉀Q了這個實際問題,我謝謝你們。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有哪些不同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比較、歸納整理。并把討論結(jié)果填入表格(一)(課前發(fā)給小組的表格紙)

        ①生分組討論,

        ②各小組匯報交流,展示討論結(jié)果。(把各組整理的表格貼在黑板上)

        ③投影展示放大的表格,指名對照表格指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不同。

        三、實踐應(yīng)用,拓展延伸

        1、出示判斷:⑴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相等( )

        師:同意對的請舉手。接著將全班分成正、反兩方。雙方分別選出4名代表準備辯論,辯論前各方先在一起商量一下如何駁倒對方。

        生辯論,老師參與辯論過程,適時引導學生弄清周長和面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反方:你們?yōu)槭裁凑f這道題是對的?請回答。

        正方:因為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是44=16。得數(shù)是相等的,所以這道題是正確的。

        反方:得數(shù)相等,你們說的一點都不錯,但周長是16什么?面積又是16什么?一樣嗎?

        正方:周長是16厘米,面積是16平方厘米,不一樣。

        反方:周長是正方形四條邊的總和,用的是長度單位。即4個4相加的和,也就是邊長4=16厘米。而面積則是正方形圖形平面的大小,用的是面積單位。即邊長邊長=16平方厘米。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你們明白了嗎?

        正方:明白了,謝謝你們,握手言和。

        師:你們表現(xiàn)的真不錯。同學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么請大家為他們鼓掌,謝謝他們讓我們在辯論過程中,清楚了面積和周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2、判斷: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一定相等( )

        【學生判定教師不做評定,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去求得真解】

        ①實踐。每4人一組,用桌子上的6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并求出他們的周長。

        ②討論:A、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B、周長相等嗎?為什么?

        C、通過擺、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證明這道判斷題是怎樣的?

        ③匯報討論結(jié)果。

        圖1 六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面積是16 平方厘米

        周長是(6+1)2=14厘米

        圖2 六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每排三個排兩排。

        面積是16平方厘米

        周長是(3+2)2=10厘米

        結(jié)論:通過擺、算我們發(fā)現(xiàn)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證明這句話是錯誤的。

        師:通過實踐我們得出了這個結(jié)論。那么反之結(jié)論是否成立呢?請同學們再做一個試驗好嗎?

        3、驗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長和寬的差越小它面積越大。

        ①實踐。4人一組用桌上的長1厘米的16根小棒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并填好第二張表格。

        ②匯報驗證結(jié)果: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長和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相等時,也就是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所以,通過驗證這句話是正確的。

        師:通過兩次實踐你們清楚了什么?

        生: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反之,周長相等的兩個圖形面積也不一定相等。長與寬的差越接近面積越大。

        師:那么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時,誰的面積大?

        生:正方形的面積大。

        4、做個小小設(shè)計師

        ⑴美術(shù)教師買了數(shù)張長8分米,寬2分米的長方形圖畫紙。想讓我們幫助他從這張紙上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剪成的這個正方形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能剪幾個這樣的正方形?【集體訂正】

        ⑵美術(shù)教師要把每個正方形紙分成兩部分,分別涂上兩種不同的顏色,用來裝飾美術(shù)室,請同學們按下列要求分一分、涂一涂。A、周長相等;B、面積相等;C、面積、周長都相等。

        【學生活動】

        ⑶投影展示設(shè)計成果

        師:你們的設(shè)計都很完美。評出最好的,發(fā)給一枚

        星級設(shè)計師

        獎牌。大家為獲獎的同學鼓掌祝賀。

        四、匯報收獲,分享快樂。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生述收獲】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8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第128面總復習內(nèi)容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同學熟練掌握已學過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有關(guān)知識,并能應(yīng)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加深對平面圖形的周長、面積意義的理解,通過復習面積公式的滲透辯證唯物主義關(guān)于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培養(yǎng)同學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數(shù)學意識。

        3、教給同學用遷移和轉(zhuǎn)化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聯(lián)系的思想去解決數(shù)學問題。

        4、創(chuàng)設(shè)相互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全員參與合作的意識。

        重點難點:

        1、區(qū)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不同點。

        2、形成知識網(wǎng)絡(luò)并能熟練運用有關(guān)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一套,六個不同的平面圖形。

        學具準備:

        六個不同的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課題

        1、師:我們五通橋岷江花園二期工程已經(jīng)動工了,這是岷江小區(qū)休閑空地的平面規(guī)劃圖,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哪些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

        師: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呢?

        生:平面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2、師:看著這些圖形你想到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生1:我想到了花園,魚池,小路,亭子,噴泉,草坪的面積該怎樣計算?

        生2:我想到了花園,魚池,小路,亭子,噴泉,草坪的周長該怎樣計算?

        生3:我想到了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的面積就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積。

        3、師:今天我們就著重來復習和解決關(guān)于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兩方面的知識。(板書:周長和面積)

        二、同學自主回憶與課題相關(guān)的知識內(nèi)容。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9

        教學素材

        根據(jù)人教版和北師大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上冊中圓的相關(guān)知識自行開發(fā)的教材。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運用圓的知識熟練、正確解答有關(guān)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問題。

        3、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設(shè)計思想:

        復習課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課型。復習課不同于練習課,復習課雖然要繼續(xù)訓練解題的技能技巧,但其更重要的任務(wù)是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把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使它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穩(wěn)定、清晰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認知結(jié)構(gòu),便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為以后學習新概念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ch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二、回顧整理,討論交流。

        1、怎樣求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有幾種情況?

        2、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精彩會放。(教師結(jié)合課件演示幫助學生回顧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對我們學習的啟示。(轉(zhuǎn)化思想)

        5、學生交流:在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時怎樣能夠提高計算速度?

        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師結(jié)合圖片演示,讓學生提出有關(guān)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問題。

        圖片內(nèi)容:農(nóng)村的噴灌、碾子、拴在木樁上的小羊。

        四、走進美麗的圖形世界

        教師通過一些圓形和正方形等圖形的變化,形成各種幾何圖形,讓學生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五、開心詞典

        以開心詞典的形式,讓學生做六道選擇題。

        六、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小猴子騎獨輪車走鋼絲。求車輪要轉(zhuǎn)多少周。

        2、用繩子繞樹干10周,求橫截面的直徑。

        3、一個圓形餐桌的直徑是2米,如果一個人需要0.5米寬的位置就餐,這張餐桌大約能坐多少人?

        4、劉大爺用15.7米長的籬笆靠墻圍一個半圓形的養(yǎng)雞場.這個養(yǎng)雞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七、思考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1、在200米和400米比賽時,為什么運動員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

        2、閱讀關(guān)于400米標準跑道的小資料。

        課后思考題:一塊正方形草地,邊長是20米,在兩個相對的角上各有一棵樹,樹上各拴一只羊,拴羊的繩長與草地邊長相等,兩只羊都能吃到草的草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提示:先根據(jù)題意畫出圖再解答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能較為熟悉地掌握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會進行單位名稱的填寫。

        2、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表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

        3、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增強應(yīng)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資源:

        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八第1題

        1、出示題目,齊讀要求,讓學生實際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計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面積嗎?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饋交流。

        二、做練習八第2題

        1、出示題目: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課桌長106()

        (2)一張郵票的面積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個房間地面的面積是14()

        2、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明確選擇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再作出判斷。

        三、做練習八第3題

        1、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說一說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強調(diào):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邊長。

        四、做練習八第4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同桌討論:這題該怎樣計算?

        2、全班交流。

        3、提問:單位之間是怎樣換算的?

        五、做練習八第5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和題目。

        2、讓學生判斷要求的是面積還是周長。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六、全課。

        作業(yè):完成練習冊。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周長與面積》教學反思(精選10篇)09-14

      《比較圖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07

      《因數(shù)和倍數(shù)》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精選6篇)03-02

      《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復習》教案(通用14篇)10-14

      教學設(shè)計的依據(jù)和原則11-10

      北師大版《什么是面積》教學設(shè)計(精選9篇)06-08

      數(shù)學幾何形體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總結(jié)08-22

      《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shè)計(通用13篇)03-02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shè)計(精選12篇)10-26

      在线咨询
      用戶協(xié)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 久久婷婷人人喊人人澡人人爽 | 最新版天堂资源高清在线 | 一区二区免费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shè)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學設(shè)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歡迎大家分享。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精選10篇)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1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wù)教育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第98頁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周長、面積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進一步正確、熟練地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較

          出示復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輪廓),提問:這是一幅哪個國家的地圖?誰愿意到前面來,用不同的顏色表示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師指出:我國實際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周長約4萬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揭示課題:周長和面積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討的內(nèi)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說明:用不同顏色表示地圖的周長和面積,對比鮮明,表象豐富,揭開"比較"的序幕,啟動了學生的'思維,并滲透了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課題的引入,具體生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

          二、實例中系統(tǒng)比較

          1.教學例題。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學生試做指名板演。評析板演情況。

          2.比較整理。

          (1)提問:觀察例題的解答過程,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呢?學生回答后板書: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

          (2)分組討論:周長和面積在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了表:

          投影展示各組填寫的表格,并指名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有哪些不同。

          (3)學生看表回答:

          ①為什么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用"(長+寬)×2",計算長方形面積用長×寬?

          ②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分別與長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有什么關(guān)系?

          [說明:在例題教學的基礎(chǔ)上,及時引導學生從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等方面分組討論比較,整理成表,可以使學生有例可看,有據(jù)可想,有話可寫,不僅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從點到面,從部分到整體,建構(gòu)了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比出了"周長"和“面積"的具體區(qū)別,溝通了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比較

          1.出示:一張長3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硬紙片。

          (1)指名回答:

          ①長方形紙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②想一想,如果要在這張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面積各是多少?用這張紙可以剪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學生回答后動手剪一剪。仍擺一擺。每個學生拿出剪好的6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組,動手擺一擺,6個小正方形可以擺出哪些不同的圖形。

          (3)投影展示學生擺出的不同圖形(略)。

          (4)討論:

          ①這些圖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②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等嗎?

          ③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結(jié)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說明:變式題的設(shè)計,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臺階,鞏固、深化已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用同樣的6個小正方形擺出不同的圖形,分別比較它們的面積和周長,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揭示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的規(guī)律。]

          2.學校要在操場上用16米長的欄桿圍成一個各邊的長度都是整數(shù)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花壇,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怎樣圍,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1)學生動手操作,用16根小棒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1根小棒的長當作1米)。并填寫下表。

          (2)討論: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周長一定時,面積的大小與長、寬之間的差有怎樣的關(guān)系?在什么情況下,這個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結(jié)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當長方形的周長相等時,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寬相等即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3.學校準備在正方形花壇里種上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看誰的設(shè)計最美麗。

          a.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b.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周長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c.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也相等,你可以怎樣分?學生自選一題,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并涂上顏色。展示部分設(shè)計方案,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說明:讓學生借助動手操作,進行思考,使探究的問題具體化。設(shè)計的討論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看誰的設(shè)計最美麗",方法靈活多樣,有利于學生作出與眾不同的富有創(chuàng)見的設(shè)想,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2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qū)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yè)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fā)現(xiàn)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jù)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jié)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jié)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 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抽拉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3

          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教材P101—102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qū)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設(shè)計理念: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chǔ)上,旨在從三方面去區(qū)分周長與面積:①從概念上分清;②從計算方法上分清各應(yīng)該怎樣算;③從計量單位上分清各該用什么單位。

          本節(jié)課設(shè)計采用了飯店招牌這一實物圖,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學生思維,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學情趣,使學生樂于探究問題,通過學生觀察、計算,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從根本上加以區(qū)分周長與面積的不同。

          練習題設(shè)計在鞏固知識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yīng)用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飯店招牌的平面圖.教師激趣:小明家的飯店要開張了,需要制作一個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還要裝飾一圈彩燈.要完成這些任務(wù),小明要告訴工人些什么?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什么是周長?

          3.引入課題:面積和周長是兩個有著根本區(qū)別的數(shù)學概念,但是在實際應(yīng)用中卻常常容易混淆,為了使大家正確區(qū)分、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概念,我們今天就來對面積和周長進行比較.(板書課題)

          二、活動展開.

          1.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紙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長和面積,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學具測量周長和面積.

          2.學生分組活動,然后匯報自己的方法.

          3.出示例1 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4.思考:通過剛才的計算,你發(fā)現(xiàn)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周長和面積又有哪些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

          (1)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5.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填寫下表.

          不同點

          周長

          面積

          意義

          計算方法

          計量單位

          剛才同學們經(jīng)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jié)出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的不同點,那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師: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厘米,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三、嘗試運用.

          1.測量身邊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2計算下表各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3、判斷,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面積和周長對比》。(投影出示)

          四、總結(jié)提高.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五、實踐運用

          計算飯店招牌的面積和周長.(單位:米)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回顧,學生能總結(jié)出周長與面積的概念不同、計算方法不同、計量單位不同。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比較面積和周長的概念、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說一說周長與面積的概念。

          2、說一說正方形與長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

          3、說一說計量單位。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4、說一說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

          生總結(jié)。

          師板書:概念不同、計算方法不同、計量單位不同。

          二、基本練習

          1、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根跳繩長約2( )。

          (2)、一間臥室的面積約是22( )。

          (3)、一張報紙的面積約是21( )。

          (4)、一枝鉛筆長約18( )。

          (設(shè)計意圖: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與正確運用。)

          2、我會填

          3平方米= ( )平方分米 4 米= ( )厘米

          40000平方米= ( )公頃 300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設(shè)計意圖:進一步鞏固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

          3、課件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2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提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鞏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三、提高練習

          李爺爺家靠北墻用籬笆圍了一個正方形羊圈,邊長是25米,請你算出它的占地面積和所用籬笆的長度?

          (設(shè)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的區(qū)別周長與面積的概念。)

          四、拓展練習

          邊長為20厘米的正方形紙可以剪成邊長為2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個?

          (設(shè)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故事小結(jié)

          從前有個小木匠,拿著一個長方形的木板,正在思考著能做什么的時候,忽然聽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在掙吵,周長說:我比你長。面積說:我比你大。小木匠聽后笑著對它們說了一些話,只見周長和面積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和好如初了。你知道小木匠說了些什么嗎?

          六、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第50頁第2、3題。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夠靈活使用公式求出面積或周長。

          2.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周長和面積的意義,進一步學會區(qū)分、比較周長和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能運用所學的周長和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善于思考的品質(zhì)。

          2.在運用所學的周長與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學會區(qū)分、比較周長和面積,運用所學周長和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新房終于裝修好了,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出示教學掛圖)

          活動二 質(zhì)疑探索

          (一)觀察圖畫,提出問題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們看,漂亮嗎?仔細觀察,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從小明和父母的談話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可能的回答

          小明的房間長5米,寬3米。

          石膏線每米12元,木板每平方米60元。

          你知道石膏線在哪兒嗎?誰能在圖上指一指?

          學生交流,使學生明確石膏線的位置。

          根據(jù)我們所了解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和周長、面積有關(guān)的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小明的房間需要鋪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小明的房間要用多長的石膏線?

          小明房間鋪地板花了多少錢?

          小明房間的石膏線花了多少錢?

          (教師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板書。)

          好,就讓我們來幫小明一家算算裝修費用吧。

          二、新課學習

          (一)應(yīng)用知識,解決問題

          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解答這些問題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班級交流。

          (二)適時總結(jié),區(qū)分概念

          剛才我們所解決的這些問題都是與周長和面積有關(guān)的。你知道周長和面積有什么區(qū)別嗎?

          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周長與面積的區(qū)別。教師引導學生從周長與面積的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個方面進行區(qū)分。

          周長指的是什么?面積指的是什么?

          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周長是平面物體四周的長度;面積是平面物體表面的大小。

          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它們的周長?

          學生總結(jié)計算方法:長方形面積=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周長=邊長4

          周長與面積的計量單位相同嗎?

          學生總結(jié):求周長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等;求面積用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三、結(jié)論總結(jié)

          長方形面積=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周長=邊長4

          四、課堂練習

          1. 小明家所在的小區(qū)可漂亮了,在他家樓下就有一個大花壇。為了保護鮮花,物業(yè)人員正打算圍個籬笆呢。可是,他遇到了一點麻煩,你能幫他解決嗎?

          (1)要圍多長的籬笆?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種2棵花,這塊地一共能種多少棵花?

          2. 算一算,填一填。

          3.小明的媽媽買了一個新枕套,為了美觀,想要給這個枕套加上花邊,你能幫她算一算 這個枕套需要多長的花邊嗎?

          給枕套加上花邊,花邊的長度是枕套周長的2倍。做這個枕套需要多少花邊?

          五、作業(yè)布置

          要制作一個邊長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需要多少布料?給它繡上花邊,需要準備多長的花邊?

          板書設(shè)計:

          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長方形面積=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周長=邊長4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6

          教學課題:

          周長和面積的對比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學內(nèi)容:

          小數(shù)七冊教材第101頁例題、做一做,練習二十七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qū)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IP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修改),學生各準備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

          ⒈知識競答

          ⑴什么是圖形的周長?什么叫做面積?

          ⑵已學的面積單位有哪些?與之對應(yīng)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⑶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是什么?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是什么?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2.判斷計算的對錯。(CAI)

          3.導入課題:周長和面積的對比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⒈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意義

          ⑴指出數(shù)學課本封面、手帕的周長和面積。(實物、CAI)

          ⑵指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面積。

          2.討論研究,教學例1: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⑴出示例題及想一想,分組討論并嘗試計算。(CAI)

          ⑵抽生匯報,相機板書

          區(qū)別、周長、面積

          ①概念:四條邊的總長、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②計算方法:(長+寬)2 長寬(4+3)2=14(厘米)43=12(平方厘米)答:周長是14厘米。

          答:面積是12平方厘米。

          ③計量單位:長度單位 面積單位

          3.教學例2

          求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CAI)

          學生嘗試獨立完成,抽生板演,全班齊練,引導學生區(qū)別兩個44表示的不同意義。

          三、反饋調(diào)查

          P101做一做第2題。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7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正確區(qū)分面積和周長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2 、讓學生經(jīng)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比較過程,通過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辯論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獎狀、長8分米,寬2分米的長方形紙、小黑板。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同上)每組一份、6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紙2張、長1厘米的小棒16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師:(出示優(yōu)秀班級體獎狀)我班今年被評為了優(yōu)秀班級體,這是學校頒發(fā)給我們的獎狀,它是什么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現(xiàn)在老師想給這張獎狀做一個鏡框掛在墻上。如果鏡框四周包上鋁合金條,面上鑲上一塊玻璃,請同學們?yōu)槔蠋焻⒅\一下,我要買多少的鋁合金條?多大一塊玻璃?并且買的合適而沒有浪費。想一想,買這些材料之前,要先算出這張長方形獎狀的什么?

          生:周長和面積。

          師:誰知道周長和面積都有哪些不同呢?

          生: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和,而面積是指由四條邊圍成的長方形圖形的平面的大小。

          師:你說的真棒。可見周長和面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周長和面積究竟還有那些不同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討的內(nèi)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親身體驗,比較不同

          1、面積和周長概念的比較。

          (1)周長的概念。

          師:誰給同學們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獎狀的周長。

          (指一生到前邊邊指邊說)

          師:誰給大家說說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

          生:長方形或正方形四條邊的總和。(多找?guī)讉€學生說)

          板書:意義

          四條邊長度的和

          師:請同學們同桌互相指出課本封面、課桌面、黑板面的周長。

          生:【活動】

          (2)面積的概念。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那么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呢?(請一人摸一摸獎狀的面,把獎狀的面積指給同學們看)

          師:請同學摸一摸自己課本封面和課桌面的面積的大小。

          生【活動】

          師:誰能告訴大家什么是長方形的面積?

          生:四條邊圍成圖形的平面的大小。

          板書:四條邊圍成的平面的.大小

          師:經(jīng)過比較,周長和面積確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概念的不同,還有沒有其他的不同呢?

          生:它們的計算方法也不同。

          2、計算方法的比較。

          師:要計算長方形獎狀的周長和面積必須知道它的什么?

          生:長和寬。

          師:誰愿意到前面量一量它的長和寬,然后告訴大家。

          生:(爭前恐后)量出長4分米,寬3分米。

          師:你量的真準確。下面請同學們計算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生齊練:周長:(4+3)2=72=14(分米)

          面積:43=12(平方分米)

          生匯報計算方法及結(jié)果。

          師:剛才我們計算出了這張獎狀的周長和面積,那么誰能告訴老師,做這個鏡框我要買多少材料?

          生:老師要買14分米長的鋁合金條,12平方分米的一塊長方形玻璃。

          3、觀察比較,歸納整理。

          師:很好,剛才你們?yōu)槔蠋熃鉀Q了這個實際問題,我謝謝你們。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有哪些不同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比較、歸納整理。并把討論結(jié)果填入表格(一)(課前發(fā)給小組的表格紙)

          ①生分組討論,

          ②各小組匯報交流,展示討論結(jié)果。(把各組整理的表格貼在黑板上)

          ③投影展示放大的表格,指名對照表格指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不同。

          三、實踐應(yīng)用,拓展延伸

          1、出示判斷:⑴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相等( )

          師:同意對的請舉手。接著將全班分成正、反兩方。雙方分別選出4名代表準備辯論,辯論前各方先在一起商量一下如何駁倒對方。

          生辯論,老師參與辯論過程,適時引導學生弄清周長和面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反方:你們?yōu)槭裁凑f這道題是對的?請回答。

          正方:因為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是44=16。得數(shù)是相等的,所以這道題是正確的。

          反方:得數(shù)相等,你們說的一點都不錯,但周長是16什么?面積又是16什么?一樣嗎?

          正方:周長是16厘米,面積是16平方厘米,不一樣。

          反方:周長是正方形四條邊的總和,用的是長度單位。即4個4相加的和,也就是邊長4=16厘米。而面積則是正方形圖形平面的大小,用的是面積單位。即邊長邊長=16平方厘米。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你們明白了嗎?

          正方:明白了,謝謝你們,握手言和。

          師:你們表現(xiàn)的真不錯。同學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么請大家為他們鼓掌,謝謝他們讓我們在辯論過程中,清楚了面積和周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2、判斷: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一定相等( )

          【學生判定教師不做評定,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去求得真解】

          ①實踐。每4人一組,用桌子上的6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并求出他們的周長。

          ②討論:A、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B、周長相等嗎?為什么?

          C、通過擺、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證明這道判斷題是怎樣的?

          ③匯報討論結(jié)果。

          圖1 六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面積是16 平方厘米

          周長是(6+1)2=14厘米

          圖2 六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每排三個排兩排。

          面積是16平方厘米

          周長是(3+2)2=10厘米

          結(jié)論:通過擺、算我們發(fā)現(xiàn)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證明這句話是錯誤的。

          師:通過實踐我們得出了這個結(jié)論。那么反之結(jié)論是否成立呢?請同學們再做一個試驗好嗎?

          3、驗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長和寬的差越小它面積越大。

          ①實踐。4人一組用桌上的長1厘米的16根小棒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并填好第二張表格。

          ②匯報驗證結(jié)果: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長和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相等時,也就是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所以,通過驗證這句話是正確的。

          師:通過兩次實踐你們清楚了什么?

          生: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反之,周長相等的兩個圖形面積也不一定相等。長與寬的差越接近面積越大。

          師:那么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時,誰的面積大?

          生:正方形的面積大。

          4、做個小小設(shè)計師

          ⑴美術(shù)教師買了數(shù)張長8分米,寬2分米的長方形圖畫紙。想讓我們幫助他從這張紙上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剪成的這個正方形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能剪幾個這樣的正方形?【集體訂正】

          ⑵美術(shù)教師要把每個正方形紙分成兩部分,分別涂上兩種不同的顏色,用來裝飾美術(shù)室,請同學們按下列要求分一分、涂一涂。A、周長相等;B、面積相等;C、面積、周長都相等。

          【學生活動】

          ⑶投影展示設(shè)計成果

          師:你們的設(shè)計都很完美。評出最好的,發(fā)給一枚

          星級設(shè)計師

          獎牌。大家為獲獎的同學鼓掌祝賀。

          四、匯報收獲,分享快樂。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生述收獲】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8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第128面總復習內(nèi)容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同學熟練掌握已學過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有關(guān)知識,并能應(yīng)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加深對平面圖形的周長、面積意義的理解,通過復習面積公式的滲透辯證唯物主義關(guān)于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培養(yǎng)同學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數(shù)學意識。

          3、教給同學用遷移和轉(zhuǎn)化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聯(lián)系的思想去解決數(shù)學問題。

          4、創(chuàng)設(shè)相互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全員參與合作的意識。

          重點難點:

          1、區(qū)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不同點。

          2、形成知識網(wǎng)絡(luò)并能熟練運用有關(guān)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一套,六個不同的平面圖形。

          學具準備:

          六個不同的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課題

          1、師:我們五通橋岷江花園二期工程已經(jīng)動工了,這是岷江小區(qū)休閑空地的平面規(guī)劃圖,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哪些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

          師: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呢?

          生:平面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2、師:看著這些圖形你想到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生1:我想到了花園,魚池,小路,亭子,噴泉,草坪的面積該怎樣計算?

          生2:我想到了花園,魚池,小路,亭子,噴泉,草坪的周長該怎樣計算?

          生3:我想到了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的面積就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積。

          3、師:今天我們就著重來復習和解決關(guān)于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兩方面的知識。(板書:周長和面積)

          二、同學自主回憶與課題相關(guān)的知識內(nèi)容。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9

          教學素材

          根據(jù)人教版和北師大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上冊中圓的相關(guān)知識自行開發(fā)的教材。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運用圓的知識熟練、正確解答有關(guān)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問題。

          3、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設(shè)計思想:

          復習課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課型。復習課不同于練習課,復習課雖然要繼續(xù)訓練解題的技能技巧,但其更重要的任務(wù)是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把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使它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穩(wěn)定、清晰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認知結(jié)構(gòu),便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為以后學習新概念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ch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二、回顧整理,討論交流。

          1、怎樣求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有幾種情況?

          2、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精彩會放。(教師結(jié)合課件演示幫助學生回顧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對我們學習的啟示。(轉(zhuǎn)化思想)

          5、學生交流:在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時怎樣能夠提高計算速度?

          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師結(jié)合圖片演示,讓學生提出有關(guān)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問題。

          圖片內(nèi)容:農(nóng)村的噴灌、碾子、拴在木樁上的小羊。

          四、走進美麗的圖形世界

          教師通過一些圓形和正方形等圖形的變化,形成各種幾何圖形,讓學生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五、開心詞典

          以開心詞典的形式,讓學生做六道選擇題。

          六、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小猴子騎獨輪車走鋼絲。求車輪要轉(zhuǎn)多少周。

          2、用繩子繞樹干10周,求橫截面的直徑。

          3、一個圓形餐桌的直徑是2米,如果一個人需要0.5米寬的位置就餐,這張餐桌大約能坐多少人?

          4、劉大爺用15.7米長的籬笆靠墻圍一個半圓形的養(yǎng)雞場.這個養(yǎng)雞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七、思考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1、在200米和400米比賽時,為什么運動員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

          2、閱讀關(guān)于400米標準跑道的小資料。

          課后思考題:一塊正方形草地,邊長是20米,在兩個相對的角上各有一棵樹,樹上各拴一只羊,拴羊的繩長與草地邊長相等,兩只羊都能吃到草的草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提示:先根據(jù)題意畫出圖再解答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能較為熟悉地掌握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會進行單位名稱的填寫。

          2、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表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

          3、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增強應(yīng)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資源:

          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八第1題

          1、出示題目,齊讀要求,讓學生實際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計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面積嗎?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饋交流。

          二、做練習八第2題

          1、出示題目: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課桌長106()

          (2)一張郵票的面積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個房間地面的面積是14()

          2、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明確選擇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再作出判斷。

          三、做練習八第3題

          1、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說一說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強調(diào):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邊長。

          四、做練習八第4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同桌討論:這題該怎樣計算?

          2、全班交流。

          3、提問:單位之間是怎樣換算的?

          五、做練習八第5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和題目。

          2、讓學生判斷要求的是面積還是周長。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六、全課。

          作業(yè):完成練習冊。